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3-05
  

  • 全选
    |
  •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栏|图书馆“十五五”规划:新时代 新思维 新业态
  • 柯平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柯平, 汪圣, 孙宣, 刘培旺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四五”期间,我国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启动“十五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图书馆事业也应继往开来,提前布局,做好“十五五”战略谋划工作。文章以“十四五”时期的国家政策方针、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图书馆事业发展为基础,提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规划应采取的六大发展战略,分别是智慧化战略、专业化战略、智库化战略、包容化战略、媒介化战略和协同化战略,助力图书馆事业更上一层楼。
  • 张瑜祯, 李哲瑶, 刘倩雯, 王洁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四五”规划即将进入收官之年,我国已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基本工作。“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实现2035年文化强国目标的关键阶段,公共图书馆应紧抓这一契机提前布局“十五五”发展规划。文章首先探讨公共图书馆持续编制规划的必要性,认为科学的规划编制能够应对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新挑战,进而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公共图书馆编制的“十四五”规划典型案例,总结出馆校合作、公开互动、文化品牌三大规划经验和创新实践,最终从对接国家战略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应用创新技术以加强智慧建设、加强空间建设以优化资源配给、紧跟全民阅读以打造服务体系、重视读者需求以创新服务管理出发,为公共图书馆“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借鉴。
  • 潘雨亭, 张慧君, 刘艳朵, 柯平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18-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规划是指导高校图书馆行动的重要参考。通过调查研究高校图书馆“十四五”规划,总结规划编制经验与业务实践特点,据此采用情景规划分析法考察“十五五”规划的影响因素,得出高校图书馆“十五五”规划的编制思考。反思规划文本编制经验,提出通过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牵头、形成政策闭环、采用合理的定标比超等手段,以提升“十五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反思规划任务部署实践,认为应当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保障作用、明确定位与目标、确保任务部署科学具体,以提高“十五五”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结合情景规划分析,建议高校图书馆充分预判未来发展情景,紧密围绕技术、政策和读者需求,以专业化发展推进内涵式发展。
  • 李筱颖, 任娇菡, 刘悦, 杜艳爱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27-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更为严格的发展要求。图书馆事业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文化支撑的使命。文章通过系统回顾中国图书馆在战略规划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贡献,归纳中国图书馆战略研究的阶段性特征,总结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中国特色,为国际图书馆界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 研究平台
  • 李琳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3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宇宙图书馆是由物理层、技术层和职能层融合而成的三元架构,其内部信息自由流动形成了元宇宙图书馆虚实结合的数字生态。元宇宙图书馆作为用户身份匿名、行为算法驱动、内容全员创造和管理去中心化的虚拟空间,面临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用户隐私等信息安全问题,而利用法律手段应对元宇宙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也存在现行法律规制不足、空间自治弱化国家主权治理、用户身份匿名导致其法律治理对象不易被识别等挑战。基于此,文章提出软法治理与硬法治理相统一的法律治理路径:完善元宇宙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的法律治理规则体系,规制元宇宙图书馆权力以强化国家治理主体地位,开启用户身份实名认证以精准识别法律治理对象。试图对元宇宙图书馆信息安全法律治理进行系统谋划,从而为元宇宙图书馆信息生态和谐及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陈娟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4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合作主体、合作模式、服务形式三方面入手,通过两轮网络调查,对我国网络影响力排行榜中前59家公共图书馆的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社会合作现状及不足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细化需求,结合特色,及时开辟合作项目;广泛争取政府支持,打造体系化、长效化合作项目;通过多方合作,建立全方位的专业健康馆员培养机制;加强与高科技机构合作,用人工智能赋能健康信息服务的公共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社会合作策略。
  • 蒋璐珺, 顾烨青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5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红书平台功能丰富且用户受众面广,在图书馆新媒体领域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文章调研了小红书平台上国内图书馆的账号运营现状,归纳其优势及不足,分析了个人小红书账号中图书馆相关高热度笔记的基本要素,基于整合营销理论提出了以内容营销、互动营销、链式营销为核心的图书馆小红书账号运营维度及策略,以期为图书馆小红书账号未来的建设与运营提供参考。
  • 阅读推广
  • 叶伟韬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58-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图书依然是阅读最主要的载体之一,图书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主体在推进深化全民阅读上各有其资源优势。文章结合图书全链条中的作者、出版机构、发行机构、图书馆、读者五方主体的特征及优势,在现有联合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回归文献以开发优质内容服务、围绕读者阅读各阶段需求开展阅读活动、创新构建联合阅读推广体系三个联合阅读推广策略,推进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的优势资源整合,最终实现互惠互补的正向循环。
  • 张淼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65-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运用调查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调研国内外82所高校图书馆学术阅读推广服务实践,从服务形式与内容、服务深度、服务策略、外部合作与支持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阅读推广服务方式较为多元,但服务内容有所偏重且发展不均衡;服务策略适配性不高,深度不足;合作方式与分工存在偏差。提出强化学术阅读推广服务,深化服务内涵,推行分层服务举措,构建多元合作网络等发展建议。
  • 技术应用
  • 陈裕函, 彭海霞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73-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宇宙的应用可拓展高校图书馆红色资源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为其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支撑。文章通过搭建由基础设施层、平台与虚拟环境层、智能计算与分析层、交互与用户体验层以及安全与隐私保护层组成的元宇宙赋能高校图书馆红色资源服务平台的技术框架,有效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和红色主题服务两大类应用场景。高校图书馆应从内容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优化服务等方面出发,探索元宇宙赋能高校图书馆红色资源服务的实践路径,实现“元宇宙+红色资源服务”的智慧服务场景。
  • 翟蓉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80-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简述了国家图书馆交互式线上咨询服务的发展历程,在介绍大模型赋能的国家图书馆智能问答系统的两大内容支撑——FAQ语料库与文档语料库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FAQ语料库内容的建设实践及管理与运营流程。针对系统上线运行半年多以来FAQ语料库承接的问答式对话的日志和部分问题未命中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内容优化和来源拓展、建设标准的制订、大模型智能化水平优化、日常运维和多渠道复用、评价体系建设、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等维度,提出FAQ语料库建设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为大模型在图书馆智能问答等基础服务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 何嘉琳, 何君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88-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加快,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数据安全治理工作成为转型的基础保障。文章分析了省级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风险、挑战以及传统数据安全治理技术中存在的局限性,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从管理策略与技术创新入手,阐述省级公共图书馆数据安全治理的实践路径,以期为省级公共图书馆数据安全治理提供新思路。
  • 文献考略
  • 肖娇娇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5(2): 95-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代纪元汇考》是一部具有史学意义的历史年表,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动态过程。其书名称引、作者与同类书籍混淆不清,又在多次刊刻和传抄过程中,其卷数、体例甚至内容均有所改变。八卷本的作者基本可确定为万斯同,四卷本有关的作者还有赵骏烈,此外万经、李哲濬、吴骞、张之铭等人参与了重新编辑、校订和续编等工作,这使得该书在刊刻和传抄中出现了不同形态。